本报讯 (记者 诸飞扬) 昨前两晚,余杭首届“未来杯”足球冠军联赛镇街组第五轮展开6场对决。良渚街道3:0战胜鸬鸟镇,闲林街道1:2负于瓶窑镇,仓前街道6:1大胜仁和街道,中泰街道1:2不敌余杭街道,径山镇4:0战胜黄湖镇,五常街道3:0战胜百丈镇。
令人惊叹的是,比赛结束后,各个赛场的观众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自发举起手机点亮闪光灯,向场上拼搏的球员致敬。这一刻,没有胜负之分,只有对体育精神的共同礼赞。
与传统“文明观赛”强调约束与管理不同,“未来杯”展现了一种更高阶的文明形态——观众从被动的“观看者”转变为“共建共情共创者”,合力书写余杭这个“未来足球城”的文明注脚。
共建:
观众成为赛场文明“合伙人”
在本轮仓前主场,一群特殊的小观众手持评分卡,从“助威是否有创意”“垃圾是否分类”等维度为全场观众打分。这个充满童趣的设计,得到了赛事组委会的点赞:“‘小小文明观察团’的形式非常好,我们也不想单向地教育观众,而是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文明赛场的共建者。”
五常球迷小陈带着无人机来到赛场,原本只想拍一些比赛精彩瞬间,没想到当了一回空中文明督导员。“从空中视角,我能看到哪些区域需要球球直播app下载_球球体育官网-线上买球垃圾桶,哪块看台的通道比较拥堵,这些都可以帮助赛事优化服务。”
共情:
跨越胜负的情感共同体
此前在瓶窑与中泰的对决中,客队一名球员受伤倒地,主队队医第一时间冲入场内协助救治。看台上,主场观众齐声高呼对手球员的名字,为其加油鼓劲。这一幕被现场观众拍下,在社交媒体上获赞无数。
“足球不光是竞技,更是情感的交汇。”余杭街道足球队教练说,“这次联赛,观众展现出的包容和共情力,让球员们能更纯粹地享受比赛。”
这种共情不仅体现在场内,在多个赛场外,球迷自发形成“交换空间”,主场和客队球迷交换应援物、纪念品,一起合影留念。来自径山的老李与仁和的小张因交换纪念衫而结识,相约下次一同观赛。“足球让我们从陌生人变成朋友,这才是比赛最大的意义。”老李说。
共创:
文化赋能提升观赛体验
赛事的看台与观赛空间,不仅是球迷的助威区,更成为展示文化创意的舞台——在百丈,竹编非遗传承人带领观众用竹材编织迷你足球模型;在良渚,结合良渚文化元素设计的助威道具成为抢手货……这些创意全部来自观众自发组织。
“未来杯”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市民参与公共生活的实践平台。“当市民从接受者变成创造者,文明的内涵就从‘不做什么’升级为‘可以共同创造什么’。”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
这场冠名“未来”的足球赛实验证明,当每个人都是文明的使者,体育的力量就能超越比赛,照亮整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