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清

这几天,余杭的绿茵场格外热闹。余杭首届“未来杯”足球冠军联赛正在进行。赛场上,来自镇街和企业的球员奋力拼搏;赛场边,孩子们自发组队,在田径跑道上踢起了自己的“小比赛”。

这温馨一幕,让人不由想起鲁迅笔下的《社戏》:一群孩子在乡村的月夜下,乘船去看戏,沉浸在乡野的欢乐中,那份纯真与自由成为一生难忘的乡愁。

“未来杯”正在演绎一场新时代的社戏:让大家在亲民的体育赛事中玩耍,浸润在火热的全民健身氛围中。社戏是传统的、乡土的,而“未来杯”是现代的、都市的,二者的共通点在于文化浸润与情感传承。

回溯鲁迅的《社戏》,那是19世纪末绍兴乡村的一幅生活画卷。鲁迅在文中描绘了自己童年时与小伙伴月夜行舟去赵庄看社戏的经历。社戏亲民,大家随意围坐,边看边聊,孩子们甚至可以爬上台,近距离观看。

如今,余杭举办的“未来杯”,同样以亲民、包容的方式,将体育文化融入民众生活。

不同于社戏来源于民俗文化,“未来杯”源于余杭对全民健身的战略推动。中电海康集团足球队便是典型代表,球员白天在企业上班,利用业余时间训练、比赛。赛事不设门槛,鼓励市民带孩子前来观赛。就像社戏的戏台,“未来杯”的赛场成了社区的公共空间,大家可以自由围观、互动。

体育不能仅限于赛场,更要渗透到日常点滴。余杭政府通过策划类似赛事,将体育从专业竞技场拉到百姓身边。父亲在场上踢“大比赛”,孩子在场边踢“小比赛”。这些孩子也成了赛事的参与者,他们模仿父亲的动作,耳濡目染地学习足球规则。这份沉浸感,正是体育文化传播的关键。

想象一下,十年后,这些孩子长大,或许在都市的忙碌中,回想起小时候与父亲在赛场的时光,那份温暖会如鲁迅忆社戏般化作一缕乡愁。

“未来杯”,还体现了政府在新时代下的创新担当。传统社戏是自发形成的民间活动,而“未来杯”则是政府引导下的现代体育盛宴。余杭通过政策支持,推动体育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镇街、企业球队不仅参与比赛,还鼓励员工带家属观赛;学校开设足球兴趣班,将体育融入课程;区足球协会定期举办赛事,运动氛围持续升温……

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玩耍,不再是孤立的游戏,而是浸润在运动热潮中。孩子们踢的“小比赛”看似随意,却是被赛场热情点燃的自发行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体育强国到健康中国,人民的健康、人民的体质、人民的幸福,都是一脉相承的。”这为“未来杯”注入了更高层面的意义——它不只是比赛,更是健康中国的微观实践。

这样的比赛,会令人难忘吗?鲁迅在《社戏》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分享: